8月1日至3日,第十届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第十一届内蒙古(蒙东)农业机械博览会和首届赤峰预制菜大会在赤峰市召开,共设置了11个盟市特装展区以及自治区公共展区,邀请400多位采购商、700多位参展商参与。活动中,来自自治区内外的众多优质农畜产品百花齐放,为前来观展的嘉宾游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味觉多重盛宴。
(资料图片)
在内蒙古绿博会上,众多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新技术、新装备在赤峰市现代农牧业展区纷纷亮相,吸引了大量嘉宾游客驻足参观。一台机器前围满了参展人员。只见机器旁的工作人员将种苗放入机器,另一端随即输出带着小夹子的嫁接苗。这种高科技设备叫做茄果类蔬菜嫁接机器人,由山东安信种苗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完美解决了人工嫁接短板。同样应用于设施农业领域的高科技智能机器还有由丰码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水肥一体化设备,该设备可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作物营养供给的精准调控。一家生物科技企业展示的超敏蛋白复合酶让人眼前一亮。据参展企业介绍,这款科技产品能够激发植物的活性和排斥异种蛋白的免疫能力,可应用于农业、畜牧业、环保、日化及制药等多个领域。
内蒙古台特约评论员、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乌琼芳认为,十届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十年农牧业产业发展,有农牧民的十分希望和内蒙古十拿九稳的乡村振兴。
乌琼芳:快速成长中的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每届都有新变化,每年都有新发展。从首届的农畜产品博览、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论坛、农牧业企业投融资专题研讨与项目推介会几项内容,到今天品牌传播、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新技术、新装备纷纷亮相,巨大的变化让我们对所有的劳动创新充满敬意。在农博会上尝“鲜”赏“绿”、看新技术促进产销对接,也让生活在农牧业大区的我们充满期待。
博览会上多项展出可以确认科技力量对农牧业生产的加持至关重要,第一届为我区绿色农畜产品打开北京市场开了好头,更为内蒙古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这是起步,第十届的茄果类蔬菜嫁接机器人、应用于七彩圣女果以及赤峰小米的超敏蛋白复合酶技术等新技术应用则让我们认识到了内蒙古农牧业全方位、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力量。因为科技赋能,让内蒙古农畜产品的市场拓展即有“送出门去”的空间,也会有“找上门来”的机会。
从历届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展品可以看到多家参展单位对产品创新的重视程度,更可以肯定“创新赋能”始终是农牧业发展的重要牵引力量。在第三届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上,内蒙古农业大学作为750家参展单位中唯一一所高等院校参展,体现出的是科研力量以科技成果转化赋能自治区农牧业经济发展,第十届展出的便于丰富百姓餐桌的预制菜也有高等院校的力量参与,高校科研创新、企业自主研发创新形成合力赋能于农牧业生产全链条的每个环节,再加上持之以恒的品牌创新,是内蒙古农牧业全方位、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智慧源动力。
记者:孙雪梅、李 辉
编辑:佳 妮
审核:岳 楠
监制:侯爱文
声明:奔腾融媒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新闻广播》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5-2022 南极数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